41 00 ...
焊接和钎焊钢制零部件

 

注意!

注意 "车身概述内容" 中的下列项目:

安全规定

电气系统、电子装置、安全气囊和乘员保护系统的操作。



 

A. 焊接钢制零部件:

 

1. 一般说明

-

在焊接过程中使用下列工艺方法:

  • 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 (M A G)

  • 电阻点焊 (下文以及在维修说明中简称点焊)。

-

切割部分的焊点和 MAG 焊焊缝的数目和位置从割开的部件获得。对点焊钳无法接近的区域可以用等距离的 MAG 点焊代替。点焊孔直径 8 mm。

-

进行 MAG 焊时在焊接过程中遵守 30 cm 的最小废气抽吸距离。否则会抽吸掉保护气体。

-

注意设备制造商的说明。

 

2. 操作用具

-

MAG 焊:

  • 钢焊接设备 (参见 修理厂装备)。

  • 钢焊条 G3SI1 (SG2) 或可选择 G4SI1 (SG3)

  • 焊接用面罩

  • 装有保护气体的储气瓶 (82 % 氩气、18 % 二氧化碳)

-

电阻点焊:

  • 点焊机 (参见 修理厂装备)。

  • 防护眼镜

 

3. MAG 焊和点焊的准备工作

-

将焊缝或焊点周围约 30 mm 范围内的油漆层去除。

  • 在 MAG 焊接方法中,必须去除下面的锌层。

  • 点焊时不必去除下面的锌层。

-

将焊缝或焊点背面的油漆层去除。

  • 否则杂质会通过焊缝根部进入焊接槽内。

  • 电子流不足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点焊连接。

-

所有的搭接处和焊接突出部分涂上焊接底色。

-

为了计算出点焊时优化的电极压力在样板上进行压力试验。

-

在车身上进行 MAG 焊时为了保持短时电子流,可能时必须将接地夹直接装在待焊部件上。

 

4. 焊接

-

进行 MAG 焊时焊缝必须尽可能小。焊缝越大,连接处的牢固性就越小。

-

点焊时待接合的板材突出部分接合时应尽可能无空隙。

间隙越大,连接处的牢固性就越小。

焊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25 mm。

 

5. 焊缝再处理:

-

在磨削焊缝时,不能磨薄旁边的基础材料。

-

所有的焊缝和焊点在接合后用钢丝刷清洁干净。

-

燃烧过的油漆用钢丝刷去除。

-

维修结束后所有原来用车身密封剂进行密封的焊接连接点必须再次小心地进行打底和密封处理。受损或去除的抗噪音衬垫要更新。

 

B. 焊接钢制零部件:

 

1. 一般说明

-

在焊接过程中使用下列工艺方法:

  • 气焊硬焊

  • 填补 / 镀锡

-

维修时由于强度不够,所以不能使用惰性气体钎焊工艺。 维修中必须用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焊缝取代批量生产时使用的惰性气体钎焊焊缝。

-

在车辆生产时进行硬焊的区域在维修时要用同样的工艺方法连接。

-

在平整钢制零部件时,小于 2 mm 的不平整点可以用填料刮平。

如果出现例外,表面凹凸大于 2 mm,必须进行填补和镀锡。

只有在车身外壳的可见区域和在支撑架上进行填补 / 镀锡。

车辆上所有用盖板遮盖的区域均不得填补 / 镀锡。

提示:

只在欧盟内部有效!

根据欧洲旧车规定,在 2003 年 7 月 1 日后投用的车辆上不允许使用含铅的锡!

 

2. 操作用具

-

气焊硬焊:

  • 软管包和喷嘴 (气焊喷嘴)

  • 硬焊

  • 气瓶 (氧气和乙炔)

  • 防护眼镜

-

填补 / 镀锡:

  • 软管包和喷嘴 (镀锡喷嘴)

  • 镀锡用膏

  • 锡 (参见 "计算机管理零件目录" EPC)

  • 气瓶 (乙炔)

  • 防护眼镜

 

3. 硬焊和填补 / 镀锡的准备工作

-

用自然火焰加热要 拆开的硬钎焊连接。取下板材残余并用 钢丝刷清除剩余硬焊。

-

去除待焊焊缝周围约 30 mm 区域内的油漆层和锌层。

-

在镀锡区域和周围约 30 mm 的范围内去除油漆和镀锌层。

 

4. 硬焊和填补 / 镀锡

-

进行硬焊形成焊缝,并进行填补,不要使焊料过热,并要使散热少。 如有必要,使用绝热膏。

 

5. 硬焊连接的再处理:

-

小心地去除燃烧剩余的锌。对可看见的连接处进行修整、打磨和镀锡。

-

燃烧过的油漆用钢丝刷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