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节温器固定在冷却液泵壳体上。
冷却液温度影响:
燃油消耗
功率
混合气形成质量
有害物质的排放
部件的机械负荷
这些参数的优化允许在不同的转速和负荷状况下采用非固定的温度值。此优化需要一个符合相应运行点的温度范围。通过电子节温器可接近最佳温度。
通过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计算的输入端参数为:
发动机转速
负荷
行驶速度
进气温度
冷却液温度
根据所述输入参数发动机控制系统针对每个运行点计算最佳冷却液温度。可通过有针对性地加热电子节温器中的蜡元件以及根据需求控制电动风扇来影响冷却液温度。在满负荷时可通过较低的冷却液温度改善气缸的进气程度。此外通过降低发动机温度来降低爆震危险。因此可对功率和扭矩施加正面影响。
索引 |
说明 |
索引 |
说明 |
---|---|---|---|
1 |
电子节温器 |
2 |
5 芯插头连接 (受生产时间影响,老款发动机采用 2 芯插头连接) |
在电子节温器的蜡元件中安装了一个加热电阻。发动机控制系统给加热电阻供电。于是蜡元件膨胀,并克服一个弹簧片的弹簧压力关闭气缸盖入口。弹簧片的任务是,在蜡元件冷却时将电子节温器压回静止位置。发动机冷机时,冷却循环通过气缸盖入口经电子节温器到冷却液泵的回流口。
考虑到有害物质排放方面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为了提高功能可靠性,在一些发动机型号中,电子节温器已经配备了位置传感器。这样一来,就会监控开口,继而同样也可以通过诊断,识别节温器的功能异常(OBD 排放监控系统)。
电子节温器通过一个 5 芯插头连接进行连接(受生产时间影响,老款发动机采用 2 芯插头连接)。
该电子节温器由发动机控制系统提供 12 V 的车载网络电压。发动机控制系统以接地方式进行控制。
位置传感器(并非安装在所有发动机型号中)由发动机控制系统提供 5 伏电压。
索引 |
说明 |
索引 |
说明 |
---|---|---|---|
1 |
电子节温器中的加热电阻 |
2 |
位置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并非安装在所有发动机型号中) |
线脚布置
线脚 |
说明 |
---|---|
总线端 KL30B |
12 伏特供电电压 |
SIG |
加热电阻控制 |
5 V |
5 伏,位置传感器供电电压(并非安装在所有发动机型号中) |
SIG2 |
位置传感器信号(并非安装在所有发动机型号中) |
总线端 KL31 |
位置传感器接地体(并非安装在所有发动机型号中) |
发动机控制系统通过一条特性线根据当前行驶状况控制加热元件。
索引# |
说明 |
索引 |
说明 |
---|---|---|---|
1 |
加热电阻不受控 |
2 |
加热电阻受控 |
3 |
时间 |
4 |
冷却液温度 |
注意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的下列标准值:
大小 |
数值 |
---|---|
电压范围 |
12 至 16 伏 |
开启温度未加热 |
105 °C |
最大输出电流 |
20 mA |
温度范围 |
-40 °C 至 140 °C |
当电子节温器失灵时,预计将出现以下情况:
在发动机控制单元中记录故障代码
通过蜡元件常规运行
美国规格:组合仪表中排放警示灯亮起
保留印刷错误、内容疏忽以及技术更改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