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左侧与右侧自动软关系统

自动软关系统把关闭时的力量消耗降至最低。如配备自动软关系统,只需将下部后行李箱盖轻轻按入后行李箱盖锁(左侧与右侧下部后行李箱盖锁)中。

一旦掣子达到预锁位置,自动软关系统(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左侧与右侧自动软关系统)就完全关闭下部后行李箱盖。掣子于是位于关闭位置。

功能描述

用于控制和功能监控的电子装置位于各个自动软关系统(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左侧与右侧自动软关系统)内。

下部后行李箱盖自动软关系统的传感器安装在各个后行李箱盖锁(左侧与右侧下部后行李箱盖锁)内。

此传感器系统为微开关形式 (门销开关和旋转锁销开关)。通过门销开关探测旋转锁销的位置 (已打开、预关闭、已关闭)。

当把下部后行李箱盖轻轻按入后行李箱盖锁中而操纵相应的门销开关时(下部后行李箱盖此时位于预锁位置),自动软关系统(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左侧与右侧自动软关系统)被触发。各个自动软关系统中的电子装置启动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后行李箱盖锁闭锁过程。各个自动软关系统中的直流马达通过一根拉线移动旋转锁销,直到门销开关和旋转锁销开关发出一个状态变化信号为止。此后锁销已嵌入旋转锁销并已保险锁死。直流马达的控制被停止。为防打开过程受到妨碍,各个直流马达将换向并重新释放拉线。

每个自动软关系统(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左侧与右侧自动软关系统)均配有一个重复断电机构,以防直流马达过热。在一次控制和 10 次操纵(计数器增量达到 10)后,直流马达会被电气禁用约 20 秒钟。随后可重新控制直流马达。

索引

说明

索引

说明

1

下部后行李箱盖

2

后行李箱盖锁

3

左侧下部后行李箱盖锁

4

拉线

5

左侧下部后行李箱盖自动软关系统

6

6 芯插头连接

7

带直流马达与电子单元的自动软关系统

8

右侧下部后行李箱盖自动软关系统

9

右侧下部后行李箱盖锁

结构及内部电路连接

每个自动软关系统(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左侧与右侧自动软关系统)均通过一个 6 芯插头连接与相应的后行李箱盖锁(左侧与右侧下部后行李箱盖锁)相连。

左前配电器通过总线端 KL30B 为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左侧自动软关系统供电。

后部配电器通过总线端 KL30B 为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右侧自动软关系统供电。

索引

说明

1

下部后行李箱盖自动软关系统

2

直流马达

3

电子单元

线脚布置

线脚

说明

总线端 Kl. 30B

总线端 Kl.30 基本运行模式,来自后部配电器的供电

Kl. 31L

总线端 KI. 31 功率管接地

SIG

来自旋转锁销开关的信号线

SIG2

来自门销开关的信号线

SIG3

来自解锁驱动装置的信号线

1 个线脚 Pin 未使用。

标准值

注意自动软关系统(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左侧与右侧自动软关系统)的下列标准值:

大小

数值

电压范围

9 至 16 V

直流马达最大电流消耗

16 A

温度范围

-30 至 80 °C

诊断提示
部件的功能检查

无法利用诊断系统对自动软关系统(下部后行李箱盖的左侧与右侧自动软关系统)执行功能检查。

 

保留印刷错误、内容疏忽以及技术更改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