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30.30-P-0015FG
车尾 PRE-SAFE(R) 功能
13.07.2018
型号
213
带代码253 (车尾碰撞警告和保护系统)
P30.30-2769-79
A7/3
牵引系统液压单元
N73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
B92/7
外部右后保险杠雷达传感器
N127
传动系统控制单元
B92/10
外部左后保险杠雷达传感器
S76/15
电动驻车制动器开关
N3/9
共轨喷射系统柴油机 (CDI) 控制单元 (柴油发动机)
Y3/8n4
完全集成式变速箱控制单元
N3/10
电控多端顺序燃料喷注/点火系统 (ME-SFI) [ME] 控制单元 (汽油发动机)
CAN B
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N10/6
前部信号采集及促动控制模组 (SAM) 控制单元
CAN C1
传动系统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N28/1
挂车识别控制单元 (装配挂车挂钩/代码 (550))
CAN S2
后部雷达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N30/4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控制单元
Flex E
底盘 FlexRay
N62/4
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功能要求, 概述

无低电压或过电压情况

发动机运转或传动系统运行

未识别到挂车 (装配挂车挂钩/代码 (550))
i
共轨喷射系统柴油机 (CDI) 控制单元或电控多端顺序燃料喷注/点火系统 (ME-SFI) [ME] 控制单元将 "发动机运转" 或 "传动系统运行" 信号通过传动系统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传动系统控制单元和底盘 FlexRay 传送至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挂车识别控制单元 (装配挂车挂钩/代码 (550)) 将 "识别到挂车" 的状态通过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底盘 FlexRay 传送至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后端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概述
在与后方交通情况相关的危险情况下, 后端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功能起到扩展预防性驾驶员及乘客保护系统的作用. 外部右侧和左侧后保险杠雷达传感器探测本车后方的交通状况. 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分析外部右侧和左侧后保险杠雷达传感器提供的信息, 以确定跟随交通状况的接近速度和距离. 根据可能减轻乘客在事故中的后果的原则采取不同措施.
下图中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出了可能的措施:
P30.30-2788-79
1
接近车辆
t
2
静止车辆碰撞准备
2
装配后端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的车辆
t
3
启动驾驶员及乘客保护措施 (图示车辆已施加强力制动)
3
外部右侧和左侧后保险杠雷达传感器的探测范围
t
4
在碰撞后固定车辆
t
1
后方车辆的检测和警告
后端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功能包括以下子功能:

后方车辆检测和警告的功能顺序 (升级级别 t
1
)

静止车辆碰撞准备的功能顺序 (升级级别 t
2
)

启用驾驶员及乘客保护措施的功能顺序 (升级级别 t
3
)

在碰撞后固定车辆的功能顺序 (升级级别 t
4
)
后方车辆检测和警告的功能顺序 (升级级别 t
1
)
如果正在接近的车辆由外部右侧和左侧后保险杠雷达传感器检测到并且由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分类为事故临界状况, 则会通过输出后端危险警告闪光灯功能向该跟随车辆的驾驶员发出警告.
i
后转向信号指示灯的闪烁频率为 f = 5 Hz.
i
型号 213
带代码253 (车尾碰撞警告和保护系统)
带代码460 (加拿大版本)
带代码494 (美国版本)
后部危险警告闪光灯功能对以下交通状况不会发出警告.
技术实现
智能驾驶控制单元通过雷达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读取来自外部右侧和左侧后保险杠雷达传感器的信号, 对其进行评估, 然后将输出警告的请求通过底盘 FlexRay,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传送至前部信号采集及促动控制模组 (SAM) 控制单元. 后者对该请求进行评估并启用后端危险警告闪光灯功能.
静止车辆碰撞准备的附加功能要求 (升级级别 t
2
)

车辆静止 (v = 0 km/h)

通过促动制动踏板或促动驻车制动器或接合档位范围 "P" 识别制动请求

制动请求由保持功能或限距控制系统 (DISTRONIC) 间距动态控制功能 (装配驾驶辅助组件增强版/代码 (23P)) 传送

车辆由限距控制系统 (DISTRONIC) 间距动态控制功能 (装配驾驶辅助组件增强版/代码 (23P)) 制动至停止状态
i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控制单元将制动系统的状态通过底盘 FlexRay 传送至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控制单元直接读取电动驻车制动器开关的状态, 并将电动驻车制动器开关的状态通过底盘 FlexRay 传送至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完全集成式变速箱控制单元将所选择档位范围的相关信息通过传动系统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传动系统控制单元和底盘 FlexRay 传送至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控制单元根据车速信号计算车速, 并将车速通过底盘 FlexRay 传送至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静止车辆碰撞准备的功能顺序 (升级级别 t
2
)
如果智能驾驶控制单元通过接近速度检测到接近车辆未减速或减速度不足, 则作为预防性措施, 会增加制动压力对本车 "强力制动". 强力制动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承载负荷 (鞭抽伤害), 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其他道路使用者提供保护. 车辆发生追尾后不受控制地移动可能造成的后续碰撞 (在交叉行车区域与前车, 行人或其他道路使用者发生碰撞) 被最小化.
技术实现
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将制动请求通过底盘 FlexRay 传送至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控制单元, 后者随后相应地促动牵引系统液压单元.
启用驾驶员及乘客保护措施的功能顺序 (升级级别 t
3
)
如果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利用接近车辆的接近速度计算到可能发生后向碰撞, 则启动专为乘员提供保护的防护措施. 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被固定在座椅中, 使常规防护装置的保护效果达到最佳.
技术实现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控制单元启用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措施为驾驶员及乘客提供保护.
在碰撞后固定车辆的功能顺序 (升级级别 t
4
)
后端碰撞后将短时间内保持制动压力.
技术实现
i
"保持制动压力" 的技术实现与升级级别 t
2
的技术实现相似.
i
发生追尾后, 后端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功能不再可用, 直至通过诊断检测仪重新启用.
后端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的电气功能原理图
PE30.30-P-2061-97DBA
驾驶员辅助系统系统部件一览
GF54.00-P-9998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