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91.40-P-0001FG
PRE-SAFE(R) 功能
13.07.2018
型号
213
P91.40-3488-79
A1
仪表盘
N62/4
智能行驶控制单元 (装配驾驶辅助组件/代码 P20)
A26/17
主机
N69/1
左前车门控制单元
A76
左前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
N69/2
右前车门控制单元
A76/1
右前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
N69/3
左后车门控制单元
A98n1
全景式滑动天窗控制单元 (装配全景式滑动天窗/代码 413)
N69/4
右后车门控制单元
A98/1
滑动天窗控制模块 (装配滑动天窗/代码 414)
N73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
A108
主动式制动辅助系统控制单元 (装配碰撞预防辅助系统 (COLLISION PREVENTION ASSIST)/代码 258)
N127
传动系统控制单元
A108/1
限距控制系统 (DTR) 控制单元 (装配限距控制系统增强版 (DISTRONIC PLUS)/代码 239)
R12/65
驾驶员座椅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点火管 (装配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代码 292)
B92/2
左前外部保险杠雷达传感器 (装配驾驶辅助组件/代码 P20)
R12/66
前排乘客座椅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点火管 (装配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代码 292)
B92/5
右前外部保险杠雷达传感器 (装配驾驶辅助组件/代码 P20)
S68/3
驾驶员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
N2/10
辅助防护装置控制单元
S68/4
前排乘客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
N3/9
共轨喷射系统柴油机 (CDI) 控制单元 (柴油发动机)
S68/11
左后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
N3/10
电控多端顺序燃料喷注/点火系统 (ME-SFI [ME]) 控制单元 (汽油发动机)
S68/12
右后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
N10/8
后信号采集及促动控制模组 (SAM) 控制单元
CAN B
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N30/4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
CAN C1
传动系统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N32/2
前排乘客座椅控制单元 (装配记忆组件/代码 275)
CAN HMI
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N32/15
左前多仿形座椅控制单元 (装配左/右动态多仿形座椅/代码 432)
CAN PER
外围装置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N32/16
右前多仿形座椅控制单元 (装配左/右动态多仿形座椅/代码 432)
CAN S1
前部雷达控制器区域网络 (装配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代码 292)
N32/20
左后多仿形座椅控制单元 (车型 213.1, 装配后排多仿形座椅/代码 406)
Flex E
底盘 FlexRay
N32/21
右后多仿形座椅控制单元 (车型 213.1, 装配后排多仿形座椅/代码 406)
功能要求, 概述

接头 15 接通

无过电压或低电压
i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通过底盘 FlexRay 将电路 15 的状态发送至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概述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根据紧急行驶状况提前检测潜在的事故风险.如有必要, 可作为预防措施启用该功能, 以降低对车辆驾驶员及乘客造成伤害的风险.为此,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不断评估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和驾驶辅助系统的传感器数据, 从而检测严重的转向不足或过度转向以及紧急制动等情形.如果识别到紧急行驶状况, 几分之一秒内就能启动相应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使防护装置在发生碰撞时提供最佳保护效果.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功能由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控制.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功能包括以下子功能:

感测车辆状态的功能顺序

双向安全带拉紧器的功能顺序

安全带调节的功能顺序

调节座椅轮廓的功能顺序 (装配左/右动态多仿形座椅/代码 432 或车型 213.1, 装配后排多仿形座椅/代码 406)

定位前排乘客座椅的功能顺序 (装配记忆组件/代码 275)

关闭滑动天窗 (装配滑动天窗/代码 414) 或全景式滑动天窗 (装配全景式滑动天窗/代码 413) 的功能顺序

关闭侧窗的功能顺序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声音的功能顺序

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的功能顺序 (装配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代码 292)

显示故障信息的功能顺序

终止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功能的功能顺序
感测车辆状态的功能顺序
当前车辆状态由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评估以下变量来确定:

车轮转速

车辆的自然动态 (偏航速度, 横向加速度和纵向加速度)

转向角
在装配驾驶辅助组件增强版/代码 23P 或驾驶辅助组件/代码 P20 或限距控制系统增强版 (DISTRONIC PLUS)/代码 239 或碰撞预防辅助系统 (COLLISION PREVENTION ASSIST)/代码 258 的车辆中,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还会评估主动辅助系统干预和紧急碰撞警告.
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装配驾驶辅助组件增强版/代码 23P 或驾驶辅助组件/代码 P20) 或限距控制系统 (DISTRONIC) 控制单元 (装配限距控制系统增强版 (DISTRONIC PLUS)/代码 239) 通过底盘 FlexRay 将相关信号发送至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
主动式制动辅助系统控制单元 (装配碰撞预防辅助系统 (COLLISION PREVENTION ASSIST)/代码 258) 通过外围装置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底盘 FlexRay 将相关信号发送至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
在下列情况下触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紧急制动: 快速踩下制动踏板, 表示驾驶员惊慌下的反应.

最大制动: 驾驶员的减速度请求显著高于 (例 如打滑, 结冰路面或下雪路面) 实际可达到的可能减速度.防抱死制动系统 (ABS) 做出强力制动干预.

严重转向过度: 车尾急甩,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做出强力稳定性干预.

严重的转向不足: 车辆在前轮处产生一定时间的推力.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强烈的稳定性干预.

侧风稳定性: 在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的强烈稳定性干预下从目标车道上漂离.

紧急转向移动: 车辆高速行驶时的快速转向移动, 表示驾驶员惊慌下的反应, 表示驾驶员没有能力处理该状况.

二次事故: 指一次事故后引发的其他事故.
此外, 在装配驾驶辅助组件增强版/代码 23P 或驾驶辅助组件/代码 P20 或限距控制系统增强版 (DISTRONIC PLUS)/代码 239 或碰撞预防辅助系统 (COLLISION PREVENTION ASSIST)/代码 258 的车辆上:

制动辅助系统增强版 (BAS PLUS) 的强力制动支撑: 根据雷达对周围环境的评估结果, 在检测到线性交通流中存在碰撞风险时驾驶员启动的制动强力支撑.

通过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制动功能进行的自动制动: 根据雷达对周围环境的评估结果, 在检测到线性交通流中存在碰撞风险时通过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制动功能进行制动时的车辆减速度.

盲点辅助系统的自动路线校正: 根据雷达对周围环境的评估结果, 在出现与盲点区域中车辆发生侧向碰撞的风险时制动系统的重要路线校正干预.

前面碰撞物体/追尾物体/侧面碰撞物体检测: 根据雷达对周围环境的评估结果, 检测即将发生的碰撞情形.
根据以下变量修改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功能的触发阈值: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模式

变速箱模式
主机通过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底盘 FlexRay 将选定的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 (ESP®) 模式和选定的变速箱模式请求发送至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
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的附加功能要求

前排座椅安全带已系紧
i
辅助防护装置控制单元直接读取驾驶员安全带锁扣开关和前排乘客安全带锁扣开关的状态并通过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其发送至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
双向安全带拉紧器的功能顺序
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借助电动马达拉紧安全带, 可以减少安全带在危险情况下发生松弛的情况.驾驶员和前排乘客被更好地固定在座椅中, 从而使常规防护装置的保护效果达到最佳.根据驾驶状况, 以不同拉力和速度拉紧安全带.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底盘 FlexRay,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状态和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等级的相关信息发送至双向安全带紧急收紧器. 为拉紧座椅安全带, 相应的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会促动集成式促动马达.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情形结束时, 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操作就会终止.
中断条件:

断开电路 15

打开相应的安全带锁扣

发生碰撞事件
i
一旦完成或取消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措施, 安全带就会再次松弛 (除非碰撞已发生).辅助防护装置控制单元通过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碰撞信号发送至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
安全带调节的附加功能要求

在主机中启用功能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尚未启用

"发动机运转" 或 "传动系统操作" 信号已设置
i
主机通过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安全带自适应功能的状态发送至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
共轨喷射系统柴油机 (CDI) 控制单元 (柴油发动机) 或电控多端顺序燃料喷注/点火系统 (ME-SFI [ME]) 控制单元 (汽油发动机) 通过传动系统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动力总成控制单元, 底盘 FlexRay,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 "发动机运转" 信号或 "传动系统操作" 信号发送至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
安全带调节的功能顺序
安全带调节功能利用电动马达张紧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座椅的安全带, 减少安全带的松弛量.系紧安全带时, 触发该功能.安全带锁销插入安全带锁扣的插入状态通过相应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的状态记录.
辅助防护装置控制单元直接读取驾驶员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和前排乘客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的状态并通过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其发送至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为拉紧安全带, 相应的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会促动集成式促动马达.这会以恒定速度拉紧座椅安全带带身, 直至座椅安全带松弛度减小.
调节座椅轮廓的附加功能要求 (装配左/右动态多仿形座椅/代码 432 或车型 213.1, 装配后排多仿形座椅/代码 406)

相应的安全带已系紧

侧部嵌件和腰部支撑气泡的压力与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的指定压力不等
i
型号 213
带代码432 (左右侧动态多仿形座椅)
辅助防护装置控制单元直接读取驾驶员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和前排乘客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的状态并通过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其发送至左前多仿形座椅控制单元或右前多仿形座椅控制单元.
i
型号 213.1
带代码406 (后排多仿形座椅)
后信号采集及促动控制模组 (SAM) 控制单元直接读取左后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和右后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的状态并通过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其发送至左后多仿形座椅控制单元或右后多仿形座椅控制单元.
调节座椅轮廓的功能顺序 (装配左/右动态多仿形座椅/代码 432 或车型 213.1, 装配后排多仿形座椅/代码 406)
为使常规防护装置的保护效果达到最佳, 在发生潜在事故前使用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调节座椅轮廓.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底盘 FlexRay,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状态和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调节请求的有关信息发送至多仿形座椅控制单元.启用的设置 (如果有) 也会中断.
进行以下设置:

给侧部嵌件充气 (将驾驶员及乘客固定在座椅中间)

使腰部支撑气泡放气 (驾驶员及乘客在座椅中的位置降低)
达到侧部嵌件和腰部支撑气泡中的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指定压力或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情形终止时, 就会终止调节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中断条件:

断开电路 15

打开相应的安全带锁扣

手动调节请求

记忆调节请求
i
完成或取消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后, 侧部嵌件和腰部支撑气泡的充气状态就会返回相应的初始状态.
定位前排乘客座椅的附加功能要求 (装配记忆组件/代码 275)

前排乘客的座椅承载

标准化座椅调节

前排乘客座椅位于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目标位置以外.
i
辅助防护装置控制单元通过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前排乘客座椅承载识别系统的状态发送至前排乘客座椅控制单元.
定位前排乘客座椅的功能顺序 (装配记忆组件/代码 275)
为使常规防护装置的保护效果最佳, 前排乘客座椅会在发生潜在事故前移动到最佳安全位置.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底盘 FlexRay,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状态和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调节请求的有关信息发送至前排乘客座椅控制单元.启用的设置 (如果有) 也会中断.
根据当前座椅设置, 可进行以下调节:

靠背倾斜度

座椅高度

座椅前/后位置

座椅倾斜度
达到前排乘客座椅的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目标位置或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情形结束时, 就会终止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调节.
中断条件:

断开电路 15

打开或插入安全带锁扣

发生碰撞事件

手动调节请求
i
完成或取消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措施后, 前排乘客座椅不会自动返回默认位置, 必要时必须手动进行调节.
i
前排乘客未系安全带时的座椅调节:
系统将座椅移动至与危险状况相适应的位置.辅助防护装置控制系统直接读取前排乘客座椅安全带锁扣开关的状态, 然后通过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其发送至前排乘客座椅控制单元.
关闭滑动天窗的附加功能要求 (装配滑动天窗/代码 414) 或全景式滑动天窗 (装配全景式滑动天窗/代码 413)

标准化滑动天窗或全景式滑动天窗

将滑动天窗或全景式滑动天窗打开至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目标位置以外
关闭滑动天窗 (装配滑动天窗/代码 414) 或全景式滑动天窗 (装配全景式滑动天窗/代码 413) 的功能顺序
关闭滑动天窗或全景式滑动天窗, 确保发生潜在事故时 (倾翻), 没有任何物体会渗入车内且车辆驾驶员及乘客的肢体 (例 如胳膊) 也不会伸出车外.如果采取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措施前滑动天窗或全景式滑动天窗沿升起方向开启, 它们就会被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完全关闭.如果滑动天窗或全景式滑动天窗在采取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措施前沿滑动方向打开, 它就会在关闭时留有一定缝隙 (装配滑动天窗/代码 414) 或完全关闭 (装配全景式滑动天窗/代码 413).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底盘 FlexRay,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预防性安全系统状态和预防性安全系统调节请求的有关信息发送至滑动天窗控制模块或全景式滑动天窗控制单元.已启用的任何自动移动或手动设置都将中断.关闭滑动天窗或全景式滑动天窗时, 自动换向功能启用.如有必要, 关闭过程可逆向操作.
当达到滑动天窗或全景式滑动天窗的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目标位置时,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的调节就会终止.
中断条件:

断开电路 15

手动调节请求
i
完成或取消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措施后, 滑动天窗或全景式滑动天窗不会自动返回默认位置, 但必要时必须手动进行调节.
关闭侧窗的附加功能要求

电动车窗已标准化

侧车窗已打开到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目标位置以外
关闭侧窗的功能顺序
关闭侧窗时留有一定缝隙, 确保发生潜在事故 (车辆倾翻) 时, 其他物体不会进入车内, 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肢体 (例 如手臂) 也不会伸出车外. 这还可以使烟火式防护装置产生的烟雾颗粒快速散开.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底盘 FlexRay,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车内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状态和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调节请求相关信息发送至以下控制单元:

左前车门控制单元

右前车门控制单元

左后车门控制单元

右后车门控制单元
已启用的任何自动开启或手动设置都将中断.自动反向移动功能在使用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关闭侧窗时启用.如有必要, 关闭过程可逆向操作.
当达到侧窗的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目标位置时, 终止调节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中断条件:

断开电路 15

手动调节请求
i
完成或取消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措施后, 侧窗不会自动返回默认位置, 必要时必须手动进行调节.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声音的附加功能要求

音频系统开启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声音的功能顺序
为减少发生事故时较高的声压级对车辆驾驶员和乘客的听力造成损伤, 需通过车内噪声发生装置 (粉红噪声) 预先处理听力.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通过底盘 FlexRay,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状态和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声音功能触发请求的相关信息发送至主机.主机相应地执行该请求.
预设时间过后或者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情形结束时, 噪声发生装置停止.
中断条件:

断开电路 15

关闭音频系统
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的功能顺序 (装配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代码 292)
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功能是驾驶辅助组件增强版 (装配驾驶辅助组件/代码 P20) 的组成部分, 在发生不可避免的侧面碰撞前触发.外侧座椅靠背侧支撑中的气垫可以借助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功能为撞击侧车辆驾驶员及乘客 (驾驶员或前排乘客) 生成朝向车辆中央的脉冲.当发生该情况时, 到车门的距离会增大且事故后果会减轻.与此同时, 启用相反侧车辆驾驶员及乘客的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
i
如果已启用撞击侧车辆驾驶员及乘客的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 (由其他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情形), 其就会在启用横向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功能前立即停用.
外部前保险杠雷达传感器检测碰撞航向上可能与车辆发生侧面碰撞的对象.如果计算的撞击时间小于 600 毫秒, 相关的外部前保险杠雷达传感器通过前部雷达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智能驾驶控制单元, 底盘 FlexRay, 电子点火开关控制单元和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检测到的碰撞对象的相关信息发送至辅助防护装置控制单元, 后者评估并验证该信息.如果碰撞对象与车辆之间的相对车速大于 20 公里/小时的限值且在约 200 毫秒的时间内就要发生碰撞, 辅助防护装置控制单元就会直接促动相关的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点火管.
触发相应的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脉冲点火管, 气体发生器就会立刻对相关的气垫充气.这会导致向车辆驾驶员及乘客发送沿车辆中央方向的脉冲.
显示故障信息的功能顺序
如果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检测到故障, 相应的信息就会在仪表板的显示屏上显示.与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有关的其他部件中的故障不会作为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故障显示.
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通过用户接口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将显示故障信息的请求发送至仪表盘.
终止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功能的功能顺序
一旦当前情形不再被视为紧急情况,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功能就会停用.为此, 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控制单元会通过底盘 FlexRay 撤回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措施的触发请求.
i
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器上配有机械加速度传感器, 用于在检测到车辆减速度大于 0.3 g 锁止安全带延长带.为此, 即使已完成双向安全带紧急拉紧操作, 安全带也会保持机械锁止状态.
预防性安全系统 (PRE-SAFE®) 的电气功能原理图
PE91.40-P-2051-97DBA
PRE-SAFE(R) 系统部件概览
GF91.40-P-9997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