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现象大多数是由于驾驶方式不当所致,极少数是因车桥悬挂调校不正确。 |
|
|
|
发生偏磨时,通常可以观察到胎面肋条内的细小刀槽花纹也有磨痕,这是因为车辆长期以极小的轮胎侧偏角行驶,因此会在路面上“发生磨损”。 |
尤其是在弯道较多的路面上快速行驶时会增大外胎肩的磨损。 |
如果外胎肩磨平、外侧胎纹块严重磨损,说明汽车经常在转弯时高速行驶。 这种磨损是因驾驶风格所致。 |
为了实现最佳行驶性能,给底盘设置一定的前束值和外倾角值。 如果轮胎在超出规定值条件下滚动,就会加剧偏磨。 |
尤其是在前束值和外倾角值错误的情况下,轮胎偏磨尤为严重,从而加剧轮胎的对角线磨蚀。 |
|
|
|
前车轮的间距-A-比后车轮的间距-B-大(-C-行驶方向)。 |
|
|
|
前车轮的间距-A-比后车轮的间距-B-小(-C-行驶方向)。 |
为防止轮胎偏磨,车轮位置必须在汽车制造商规定的公差范围之内。 车轮位置出现的偏差往往是由外在因素造成的,比如停车时车辆与路沿发生剧烈碰撞。 |
在测量车桥几何时可以确定,车轮位置是否在规定的公差范围内或者是否需要校正车轮位置。 |
使用配件时,如果不是大众汽车公司所推荐的“调低底盘套件”和 / 或轻合金车轮,则可能会导致车轮位置与设计时设定的车轮位置有偏差。 |
即使在四轮定位期间正确设置了车桥几何,车轮悬架的运动过程也会因车轮在行驶期间发生高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
建议只在越野行驶时使用越野模式! 如果在正常路面上行驶时一直使用越野模式,会加速轮胎磨损,因为越野模式下的底盘离地高度与正常模式下的有所不同,车轮位置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
因此防止轮胎偏磨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确保车桥几何调节正确,二是确保车辆使用方法正确。 |
精心维护车辆和轮胎有助于预防轮胎磨损。 同时,尤其要注意下列提示: |
t |
根据驾驶方式不同,前桥和后桥轮胎的磨损程度不同,这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通过定期互换前后车轮来减弱这种现象。 比如,可以周期性地互换夏季和冬季轮胎。这样互换轮胎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使所有轮胎的磨损程度都相当,并能更换一整套轮胎。 这样就能避免两个车桥安装胎纹不相同的轮胎,否则一旦安装了胎纹不同的轮胎就会给行驶性能带来负面影响。 |
t |
甚至是在平稳行驶的情况下,也会造成锯齿形磨损 → Kapitel。 这可能会导致发出更响的滚动噪音,但是通常会随着胎纹深度减小而得到改善。在锯齿较浅或者锯齿还未成型的情况下,一般只需互换前后车桥的轮胎即可。 当锯齿较深时,应根据 → Kapitel调换车轮,并调转转动方向。 |
t |
对于某些轮胎胎纹而言,可以提早发现磨损现象: 当冬季轮胎膜或成型凹槽磨损后,只剩下没有阴纹部分的紧凑型胎纹块,人们可以凭这一点发现轮胎已经磨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测量每个胎纹凹槽内的剩余胎纹深度。 只有当该深度值大于法定的最小胎纹深度时(德国为 1.6 mm;在夏天行驶时使用冬季轮胎,只推荐使用剩余胎纹深度大于4 mm 的冬季轮胎 [奥地利法规]),才可继续使用这种轮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