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 444019 安装轮胎(拆卸和安装轮胎)

- 信息
- 拆卸/安装轮胎(拆卸和安装轮胎)

信息

工具

轮胎拆卸/安装机器
仅使用推荐的轮胎拆卸/安装机器和辅助设备(专用装配杆、胎圈下压装置)。 请参见 HBW(车间设备和专用工具手册)。
PIWIS (PPN) 中的搜索条件:
- Information media(信息媒质)
- HBW(车间设备和专用工具手册)。
- Main group(主功能组): 4 - Running gear/Tool type(传动装置/工具类型): Workshop Equipment/Dealer Classification(车间设备/经销商分类): 所有

WE 1084 轮胎拆卸/安装机器
辅助设备

辅助设备
1 - 带有塑料保护层的专用装配杆。 有关轮胎拆卸/安装机器 WE 1084 的信息,请参见《车间设备/附件》。
2 - 下压装置 9539 - 用于压下胎圈。 请参见《车间设备手册》中标题为“专用工具”的章节
3 - Wulstboy - 用于压下胎圈(作为下压设备 9539/项目 2 的替代工具)
4 - 粘贴式平衡重重块清除器 – 商用

有关拆卸/安装轮胎的要求/信息

信息

关于轮胎气压监控系统 (TPM) 的特别注意事项

注意
车轮电子设备
阅读并遵循有关车轮电子设备单元的安装说明。 → 443219 拆卸和安装车轮电子设备
检查车轮电子设备单元是否分配正确。 → 443200 更换车轮后无法启用轮胎气压监控 (TPM) 系统

信息

车轮电子设备概图


第 3 代车轮电子设备
1 - 自锁 (Torx) 紧固螺钉
2 - 车轮电子设备
3 - 气门总成(编号 5 到编号 7)
4 - 气门帽
5 - 带气门芯的气门体
6 - 双斜切垫圈
7 - 联管螺母
8 - 组装的车轮电子设备
在以下情况下必须更换连同螺钉 -1, 2, 3- 在内的气门:
在以下情况下,必须更换 -2- 车轮电子设备:

页面顶部

拆卸/安装轮胎(拆卸和安装轮胎)

拆卸轮胎

为正确拆卸/安装轮胎,请按照轮胎拆卸/安装机器附带的操作说明执行操作。
请参见拆卸/安装轮胎的相关要求/信息!
1. 将一个干净的盘式车轮装在轮胎拆卸/安装机器上并卡紧。
检查轮胎是否牢固入位并且没有损坏(如轮胎拆卸/安装机器附带的操作说明所述)。
2. 拧下气门芯并放气以使轮胎减压。
3. 设定胎圈压出工具(按照轮胎尺寸)。

设定胎圈压出工具
3.1. 将胎圈压出工具设定到英寸级别(根据轮胎尺寸进行大致设定)。
3.2. 然后精确调节设置(在轮胎上定位压边滚轮时,切勿使其触及轮辋)。 如果不进行精确调节,轮辋凸缘可能会被压边滚轮压坏。
4. 松开下部和上部胎圈(将轮胎压出轮辋)。
4.1. 将轮胎压出轮辋(松开胎圈)时必须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车轮(逆时针旋转安装台)。 否则,会在机器的紧固螺栓上产生过大的力,从而导致螺栓断裂。
先压出下部胎圈然后再压出上部胎圈(以确保车轮在机器上保持牢固入位状态)。
在拆卸过程的这个阶段用安装膏均匀涂抹胎圈以便更易于压出胎圈。
4.2. 再次松开两个胎圈压出工具(方法是将其移动回初始位置)。
5. 拆卸轮胎之前,如果必要,请在胎圈上重新涂上安装膏,以便于拆卸。
信息

6. 拆卸
6.1. 拆下上胎圈 - 类型 1
气门/车轮电子单元处于 12 点钟位置。
将安装头安装到轮辋凸缘上。
将装配杆(带有塑料保护)推入到上胎圈下的深基部,然后沿安装蹄引导并向下推。
通过顺时针转动车轮,将胎圈从轮辋基部中撬出。 在进行此操作时检查以下各项:
6.2. 使用胎圈下压装置(类型 2 = Wulstboy)拆下上胎圈

使用 Wulstboy 拆下上胎圈
约 12 点钟位置的气门/车轮电子设备单元。
使用上部塑料压边滚轮(在安装机器上)将上部胎圈压至轮辋凸缘下方约 4 至 5 cm 处(最多 5 cm/切勿用塑料压边滚轮将轮胎的皮带边缘压变形)。 这样便为胎圈下压装置块留出了空间。
将胎圈下压装置 (Wulstboy) 安装到“车轮/转阀芯”的中间部位。 将胎圈下压装置臂移到 1 点钟的位置。
按顺时钟方向缓慢地转动车轮(顺时针旋转)并插入胎圈下压装置块。
从轮胎上拆下安装机器上的上脱套滚子,并将安装头安装到轮辋凸缘上。 插入带有塑料保护层的装配杆 -1- ,然后将上胎圈从安装头的上部撬起。
继续缓慢地转动盘式车轮(顺时针旋转),直至胎圈下压装置 (Wulstboy) 刚好位于安装头的前方。 使用下压装置 9539 拆下 Wulstboy,继续缓慢地转动盘式车轮(顺时针旋转),直至上部胎圈完全拆除。
7. 拆卸下部胎圈:

拆卸轮胎
气门/车轮电子单元处于 12 点钟位置。
将轮胎向上拉,并使用装配杆(塑料保护层)将它推入第二胎圈下的轮辋基部。 确保气门/车轮电子单元没有损坏。
检查装配杆的位置。 在整个拆卸过程中,装配杆到轮胎内部和气门的距离必须始终保持相同。 不断检查塑料保护层(装配杆上)是否正确定位以便保护轮辋。
沿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车轮,直到拆下轮胎为止。
8. 将装配杆和轮胎放在一旁(放在一个安全/干净的地方)。
从机器中分离盘式车轮,将其拆下并小心地放在一旁(存储在安全的地方)。

安装轮胎

注意
车轮电子设备
阅读并遵循有关车轮电子设备单元的安装说明。 → 443219 拆卸和安装车轮电子设备
检查车轮电子设备单元是否分配正确。 → 443200 更换车轮后无法启用轮胎气压监控 (TPM) 系统

信息

1. 完成轮胎安装的准备步骤:
2. 在轮辋和轮胎(两个胎圈区域)上涂抹足量的轮胎安装膏 TIP TOP Universal,订单号 593 0601 或 Contifix。 保持绝对干净至关重要(干净的刷子/干净的轮胎安装膏)。 确保车轮电子设备单元上没有轮胎安装膏的痕迹。
3. 装配下部胎圈(第一个胎圈)。
将轮胎放在盘式车轮的正确位置(检查旋转方向和内/外位置)。
将安装臂推进,然后将它固定在轮辋凸缘顶部。 安装头必须相对于气门偏置 180°。

安装轮胎,下部胎圈,图 1
将下部胎圈(第一个胎圈)部分推至轮辋凸缘上方并引导其穿过安装头 → 安装轮胎,下部胎圈,图 2 。 沿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盘式车轮(顺时针旋转安装台),直到下部胎圈完全装上为止。

安装轮胎,下部胎圈,图 2
4. 使用胎圈下压装置装配上部胎圈(第二个胎圈)。 该装置将胎圈压入轮辋深槽中。
信息

4.1. 使用胎圈下压装置类型 1 = 专用工具 9539 装配上部胎圈(第二个胎圈)

使用下压装置 9539 安装轮胎的上部胎圈
将安装头 -1- 放在气门 -2- 右边约 15 cm 处。
使用胎圈下压装置 9539 将上部胎圈(第二个胎圈)压在深基部中且同时缓慢转动盘式车轮(顺时针旋转安装台),直到上部胎圈完全装上为止。
4.2. 使用胎圈下压装置类型 2 = Wulstboy 装配上部胎圈(第二个胎圈)

插入 Wulstboy 块
将安装头放在气门右边约 15 cm 处。
使用上部塑料压边滚轮(在安装机器上)将上部胎圈压至轮辋凸缘下方约 4 至 5 cm 处(最多 5 cm/切勿用塑料压边滚轮将轮胎的皮带边缘压变形)。 这样便为胎圈下压装置块留出了空间。
将胎圈下压装置 (Wulstboy) 装入“车轮/旋转盘” -1- 的中间。 将胎圈下压装置的支臂 -2- 移动到 1 点钟位置。
沿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动车轮(顺时针旋转)并插入胎圈下压装置的块 -3-
继续慢慢转动盘式车轮(顺时针旋转),直到上部胎圈完全装上为止。
装配完上部胎圈之后,通过逆时针转动盘式车轮(逆时针旋转)松开胎圈下压装置并使用上部压边滚轮拆下块。
5. 为轮胎充气/设定轮胎。
5.1. 从轮胎安装单元上拆下整个车轮。
警告
轮胎密合压力高
使用轮胎充气笼。

5.2. 在轮胎充气筒中立即为轮胎充气(在不安装气门芯的情况下)(此时轮胎安装膏仍然完全有效)。 继续为轮胎充气,直到胎圈滑动/跳到凸起上(最大 3.3 bar/48 psi)。

轮胎充气筒
如果施加允许的最大轮胎密合压力(最大 3.3 bar/48 psi)后轮胎未正确入位,则用轮胎安装膏 TIP TOP Universal 或 Contifix 再次涂抹车轮和轮胎并重复上述步骤。
5.3. 拧入新的气门芯。 拧紧时请顶住阀体。 所需紧固扭矩为 0.2 Nm/0.1 ftlb 至 0.35 Nm/0.2 ftlb。 (20 至 35 Ncm/1.6 至 3 inlb.)。 最好使用带有紧固控制的安全阀拧入工具(如,Butler 出品的这类工具)执行此操作。
给轮胎充气,使胎压达到 4.0 bar (58 psi) 的设置压力。 检查胎圈是否正确入位。 轮胎必须齐平地贴合在整个轮辋上。
设定规定的轮胎气压。 → 4405IN 车轮和轮胎/轮胎压力。 旋上气门帽。
6. 平衡车轮 → 440594 平衡/优化车轮
7. 进行试驾。 路试期间应避免进行极端驾驶行为(加速、制动)以免轮胎在轮辋上转动。
如果轮胎安装膏未完全干透,则可能出现轮胎在轮辋上转动的情况。 从而导致最佳平衡状态受影响。
试驾期间应遵循以下规定:
7.1. TPM 功能(轮胎气压监控系统)。
开始试驾之前(点火开关应处于打开状态),在组合仪表中的“Main menu”(主菜单)>“TPM”>“Settings”(设置)下选择安装的车轮套件。 当车辆行驶时,控制单元将重新获知车轮位置。
一旦加速速度超过 25 km/h (16 mph),系统将开始获取车轮位置。 获取时间通常约为 30 秒,但在金属环境(例如多层停车场、桥梁和其他混凝土建筑、包含大量金属的表面)下驾驶车辆时获取时间可能要若干分钟。
7.2. 不平稳行驶表现和振动
7.3. 车辆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