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 说明 |
---|---|
1 | 右车轮转向节和轮毂总成 |
2 | 右减振器 |
3 | 右上控制臂 |
4 | 右螺旋弹簧 |
5 | 左螺旋弹簧 |
6 | 左上控制臂 |
7 | 左车轮转向节和轮毂总成 |
8 | 左减振器 |
9 | 一体式连杆 - 左下控制臂至左车轮转向节(数量 2) |
10 | 左下控制臂 |
11 | 左横拉杆 |
12 | 横向稳定杆连杆 |
13 | 横向稳定杆 |
14 | 右横拉杆 |
15 | 右下控制臂 |
16 | 一体式连杆 - 右下控制臂至右车轮转向节(数量 2) |
引入高级多连杆后悬架以提供卓越的动态性能和精准性,同时增强车轮联接。 后悬架的紧凑设计允许实现宽大的载货区。 轻质铝制底盘组件使用极为广泛,通过增加刚度和减轻非弹簧承载重量,大大提高悬架性能,同时也降低了车辆总重量。
后悬架安装在经过优化的钢制副架上,此副架非常轻便,并且强度很大,可获得最佳转向响应、底盘性能和精致性。 车辆配备具有高级多连杆设计的完全独立悬架系统。 悬架系统提供增强的动态性能和精准性,布局紧凑,从而增加车辆内部空间。 后悬架经过专门开发,能够提供灵敏快速的操控性以及卓越的驾乘品质和精致性。 后悬架的特性提供了运动和动态设置。
图中所示为右侧安装,左侧安装与之类似。
项目 | 说明 |
---|---|
1 | 上弹簧隔振器 |
2 | 螺旋弹簧 |
3 | 下弹簧隔振器 |
取决于车辆规格,车辆安装了不同的螺旋弹簧。 每个弹簧都进行了颜色编码,以识别其等级和安装要求。
螺旋弹簧的下端位于下控制臂中,其中含有弹簧座和弹簧隔振器。 弹簧座的设计可防止弹簧旋转。 螺旋弹簧呈线性速率压缩,并倾斜着对抗转向力。
螺旋弹簧的上端也位于车辆后地板下面的弹簧隔离装置中。 两个弹簧隔离装置都是由橡胶制成。 这有助于减少弹簧压缩和伸展期间产生的、传输至车身的任何噪音。
图中所示为左侧安装,右侧安装与之类似。
项目 | 说明 |
---|---|
1 | 防尘罩 |
2 | 弹簧辅助装置 |
3 | 减振器活塞杆 |
4 | 减震器 |
5 | 护罩 |
6 | 顶部安装架 |
7 | 锁紧螺母 |
减振器总成采用双管设计。 减振器下端安装了衬套,并且连接至车轮转向节。 减振器顶部安装架通过 2 个螺母固定至车身。
减振器通过限制流经减振器内部阀门的液压油流量来工作。 减振器活塞杆在减振器壳体内轴向移动。 于是活塞杆的移动被流经阀的油液流量限制,为路面的起伏颠簸提供减振。
减振器壳体上的减振器活塞杆出口点处进行了密封。 活塞杆密封件保持单元内的油液,并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 密封还整合了一个刮擦装置,以保持减震器杆清洁。
图示为左侧部件,右侧部件与之类似。
上控制臂由煅铝制成。 上控制臂的两端有经加工的衬套壳体,衬套被压入到各个壳体中。 内端位于后副架上部的支架中。 上控制臂的外端连接至车轮转向节顶部的凸耳中。
图中所示为左侧安装,右侧安装与之类似。
项目 | 说明 |
---|---|
1 | 螺栓 - 车轮束角调整 - 拉杆至后副架 |
2 | 垫圈 - 车轮束角调整 - 拉杆至后副架 |
3 | 螺母 - 车轮束角调整 - 拉杆至后副架 |
4 | 横拉杆 |
5 | 下控制臂 |
6 | 螺栓 - 一体式连杆 - 下控制臂至车轮转向节(数量 2) |
7 | 车轮转向节和轴承总成 |
8 | 螺母 - 一体式连杆 - 下控制臂至车轮转向节(数量 2) |
9 | 一体式连杆 - 下控制臂至车轮转向节(数量 2) |
10 | 拉杆保护盖 |
下控制臂
下控制臂采用薄壁空心铝铸件制成。 衬套压入下控制臂的内部,用于连接到后副架。 衬套位于副架上的支架之间,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 下控制臂具有一个用于连接弹簧的平台和一个用于连接横向稳定杆连杆的定位孔。
下控制臂的外侧部分上还有一个衬套,此衬套用于连接至车轮转向节的前端。 下控制臂的后端部分有一个横向轴接头,可通过连杆连接至车轮转向节后部衬套,以实现后倾角控制。
一体式连杆
一体式连杆将下控制臂连接到车轮转向节。 一体式连杆包括 2 块钢板,分别连接至下控制臂和通过衬套连接至车轮转向节。 一体式连杆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到衬套上。 衬套压入位于下控制臂和车轮转向节的机加工孔中。 一体式连杆的横向和纵向刚度可以支持操控。 衬套的柔韧性为驾乘品质提供支持。
横拉杆
拉杆为轧钢制成,一端衬套冲压到机加工孔中。
内衬套位于后副架上的支架之间,并用专用偏心螺栓、垫圈和螺母进行固定。 通过它们可以调整后车轮束角。 螺栓旋转可以使偏心头在支架中的凹槽内移动。 这样实现了在设定的限度内调整束角。
图中所示为左侧安装,右侧安装与之类似。
项目 | 说明 |
---|---|
1 | 花键轴 |
2 | 车轮转向节 |
3 | 车轮轴承 |
4 | 弹性挡圈 |
5 | 轮毂 |
6 | 轮毂螺母 |
后车轮转向节采用薄壁空心铝铸件制成。 车轮转向节可以连接至后部上、下控制臂、一体式连杆和拉杆。 后车轮转向节还为轮毂和车轮轴承总成提供了安装位置。
轮毂总成包括轮毂和 5 个车轮双头螺柱。 车轮双头螺栓压入车轮轮毂中。 车轮轴承压入车轮转向节中并用弹性挡圈固定。 将轮毂压入车轮轴承中。 轮毂中的内部花键与花键轴的外部花键接合。 当花键轴安装到轮毂中时,使用轮毂螺母固定该轴。
项目 | 说明 |
---|---|
1 | 横向稳定杆连杆 |
2 | 衬套 |
3 | 安装支架 |
4 | 横向稳定杆 |
淬火钢制横向稳定杆旨在控制在车轮联接期间的车辆侧倾程度。 稳定杆通过一对稳定杆连杆,从稳定杆连杆连接件操作至车轮转向节。
横向稳定杆衬套与横向稳定杆连接在一起,以防止两个部件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横向稳定杆连杆的每一端都有一个球头。 底部球头连至连杆,与连杆轴成 90 度角。 球头位于车轮转向节上的孔内,并用一个锁紧螺母固定。 上球头位于横向稳定杆末端的孔内,并用一个锁紧螺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