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布: 17-三月-2015

2018.0 XE (X760), 204-02

后悬架 (G1817834)

说明和操作
部件位置
E172438
 
项目 说明
1 减震器
2 上控制臂
3 弹簧
4 横向稳定杆连杆
5 轮毂
6 车轮转向节
7 连杆 - 下控制臂至车轮转向节
8 横臂
9 下控制臂
10 副架
11 横向稳定杆
概述

我们推出了高级多连杆后悬架,旨在提供卓越的动感和精致性,同时增强车轮衔接。 后悬架的紧凑设计提供了宽敞的行李箱面积。 轻质铝制底盘部件得到广泛使用,通过增加刚度和减轻非弹簧承载重量,大大改善悬架性能,同时也降低了车辆总重量。

说明

车辆配备完全独立的悬架系统,同时采用高级新型多连杆设计,此系统将增强的动感和精致性与紧凑布局结合在一起,提供了增大的车辆内部空间,可提供更加宽敞的行李箱。

后悬架经过专门开发,能够提供灵敏快速的操控性以及卓越的驾乘品质和精致性。

后悬架下控制臂和车轮转向节都由薄壁空心铝制铸件制成,因此可以提供额外的减重。

后悬架安装在经过优化的钢制副架上,此副架非常轻便,并且强度很大,可获得最佳转向响应、底盘性能和精致性。

悬架部件

E172439
 
项目 说明
1 副架
2 弹簧
3 减震器
4 横向稳定杆连杆
5 下控制臂
6 上控制臂
7 轮毂
8 车轮转向节
9 连杆 - 下控制臂至车轮转向节
10 横臂
11 横向稳定杆

上控制臂

上控制臂由锻铝制成,臂的两端带有经过机加工的衬套壳体,衬套被压入到每个壳体中。 内端位于副架上部的支架中。 臂杆的外端位于车轮转向节顶部的凸耳中。

下控制臂和拉杆

下控制臂

下控制臂由铸铝制成,臂的内侧部分带有压入的衬套,可通过衬套连接至副架。 衬套位于副架上的支架之间,并用螺栓和螺母固定。 下控制臂上有一个平台,此平台用于连接螺旋弹簧,并且带有一个用于连接平衡杆连杆的定位孔。

下控制臂的外侧部分上还有一个衬套,此衬套用于连接至车轮转向节的前端。 下控制臂后端上的衬套通过提供后倾角控制的连杆连接到车轮转向节的后衬套。

横臂

横臂由锻铝制成,其中一端衬套冲压到机加孔中。

内衬套位于副架上的支架之间,并用专用的偏心螺栓、垫圈和螺母固定。 通过它们可以调整后车轮束角。 转动螺栓可以使偏心头在支架中的凹槽内移动,从而实现在设定的限度内调整束角。

车轮转向节和轮毂

车轮转向节为铝制铸件,用于上、下控制臂以及横臂的连接。 车轮转向节还为轮毂和轴承总成提供了安装位置。

轮毂总成由一个花键驱动法兰和车轮螺栓组成。 轴承被压入到转向节中,并且固定到位的弹性挡圈将协助固定该轴承。 然后轮毂将被压入轴承内。 驱动轴位于轮毂总成的花键内,并用敲紧螺母固定。

横向稳定杆

横向稳定杆由硬化钢制成。 横向稳定杆通过一对连杆从其连接件操作至下控制臂。

平衡杆安装在副架的后横梁上并装有两个压缩橡胶衬套,在操作时衬套可以扭转卷起。 支架被压入衬套中,通过螺栓连接到横梁上。 横向稳定杆的衬套內缘上带有钢制卷压“防滑”环。 这些防滑环可以防止横向稳定杆向两侧移动。

横向稳定杆连杆的每端上都有一个球头,这些球头由压在两端球销上的硬化钢制垫圈进行安装。 底部球头连接至连杆,与连杆轴成 78 度角。 球节位于下控制臂的孔中,接口一侧通过硬化钢制垫圈固定,另一侧用自锁螺母固定。 顶部球头位于平衡杆端部的孔中,接口的一侧由硬化钢制垫圈固定,另一侧由自锁螺母固定。

弹簧和减振器总成

弹簧

所安装的螺旋弹簧因车辆规格而不同。每个弹簧都进行了颜色标识,以识别其等级和安装要求。 弹簧总成提供有相连的上部和下部隔振器。

螺旋弹簧的下端位于下控制臂中,其中含有确定弹簧总成方位的功能。 下部隔振器的设计可以防止弹簧转动。 弹簧呈线性速率压缩,并倾斜着对抗转向力。

螺旋弹簧的上端也位于车身构件下面的弹簧隔振器中。 上部和下部弹簧隔振器均由橡胶制成,可以减少减振以及弹簧压缩和伸展期间产生的传递到车身的任何噪音。

减震器

减震器总成为单管设计,减震器下端上装有衬套,与车轮转向节相连。 减震器顶部安装架固定在车身上。

减震器通过限制流经减震器内部管道的液压油流量来工作。 当减震器杆在减震器内轴向移动时,其移动幅度受到流经管道的油液流量的限制,从而针对地面的起伏不平提供减振效应。 减震器体上的减震器杆出口点处采用了密封,藉以保持单元内的油液,并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 密封还整合了一个刮擦装置,以保持减震器杆清洁。

减振器连杆的螺纹外端穿过顶部安装架内的一个孔。 自锁螺母将顶部安装架固定至减振器杆。 在自适应减震器的减震器杆上,有一个电气接头整合在减震器杆的端部。 进一步信息请参阅:车辆动态悬架 (204-05 车辆动态悬架, 说明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