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布: 08-一月-2016

2018.0 XE (X760), 205-03

前驱动桥/差速器

前驱动桥和差速器 (G1905161)

说明和操作
部件位置
E181858
 
项目 说明
1 右半轴
2 右半轴支架
3 发动机油底壳
4 前传动轴
5 前差速器总成
6 左半轴

概述

前差速器将“驱动角”转换 90 度,并通过前驱动半轴将驱动力分配到前车轮。

前差速器安装在发动机的左侧。 差速器固定至油底壳的左侧。 右半轴穿过油底壳,由用螺栓固定在油底壳右侧的半轴支架固定。

说明
前差速器
E186600
 
项目 说明
A 用于带 AJ126 发动机车辆的前驱动单元
B 用于带 AJ200D 发动机车辆的前驱动单元
1 半轴支架(最高 2016.25 车型年款的车辆)
2 半轴支架(2016.25 车型年款及以后的车辆)
3 螺栓(4 个)
4 前差速器总成
5 通风器
6 输入轴
7 左半轴连接
8 放油塞
9 加油口塞/液位塞
前差速器剖面图
E181860
 
项目 说明
1 小齿轮轴
2 小齿轮轴轴承
3 锥齿轮
4 行星齿轮
5 轴承
6 太阳齿轮
7 差速器箱
8 行星齿轮
9 托架
10
11 太阳齿轮
12 发动机油底壳
13 轴承
14 冠状齿轮
15 半轴支承架

差速器包括两个部分:支架和盖板;这两个部分具有机械加工接合面。 装配后,使用 11 个螺栓将这两部分密封和固定在一起。 有一个通风管安装在支架部分,给差速器通风。 通气管不允许在车辆涉水时进水。

支架部分也配备放油塞和加注口塞/液位塞。 进一步信息请参阅:规格 (205-03 前驱动桥/差速器, 规格).

差速器采用准双曲面齿轮布局的传统设计。 它使用准双曲面小锥齿轮和冠状齿轮,其齿轮偏移超出冠状齿轮的中心线。 此设计考虑到需要使用较大的齿轮,以获得较大的齿轮强度并减少操作噪音。

差速器包含一个小齿轮轴和准双曲面锥齿轮、一个带有集成壳体的冠状齿轮驱动齿轮,其内部装配有两个行星齿轮。 两个太阳齿轮同样位于壳体内,并将旋转驱动力传送到半轴。

小齿轮轴安装在两个相对的轴承上:一个圆锥滚子轴承和一个角接触轴承,在这两个轴承之间有一个伸缩式垫片。 此垫片用于将轴承固定到位,当向齿轮螺母施加压力时,其将发生变形。 这使得轴承预载在未使用可选垫片的情况下可进行设置。

小齿轮轴在外侧端部由花键从外部固定,可容纳前传动轴的内部花键。 将油封压入壳体中,并密封小齿轮轴。 齿轮轴在其内侧端部带有准双曲面锥齿轮,与冠状齿轮传动齿轮啮合。

冠状齿轮传动齿轮焊接在壳体上。 将壳体安装在位于差速器支架和盖板部分中的圆锥滚子轴承上。 这些轴承被压入安装,并在外表面安装一个垫圈,以设置齿隙并将预载应用到轴承上。

此壳体带有一个轴,在该轴上安装有两个行星齿轮。 该轴使用空心定位销固定到壳体上。 太阳齿轮位安装在壳体套架中,与行星齿轮啮合在一起。 止推垫圈位于壳体和太阳齿轮之间,将太阳齿轮固定在与行星齿轮啮合的位置。 每个太阳齿轮都有经机械加工的花键孔,用于承载驱动轴。 在该孔中还加工有一个槽,用于定位安装到驱动轴上的卡环,提供正确的驱动轴位置。

操作

来自前传动轴的旋转输入通过小齿轮轴和小齿轮进行传输。 齿轮到冠状齿轮驱动齿轮之间的角度旋转 90 度。

经转移的旋转运动被传递到冠状齿轮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反过来旋转差速器壳体。 固定至壳体的轴以与壳体相同的速度旋转。 安装到该轴上的行星齿轮也与该外壳一同旋转。 反过来,行星齿轮将其旋转运动传输到左侧和右侧太阳齿轮,从而旋转左侧和右侧半轴。

当车辆在前进过程中时,通过差速器应用到每个太阳齿轮的扭矩是相等的。 在此条件下,两个半轴均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行星齿轮并不旋转,并且将太阳齿轮有效地锁定至壳体。

如果车辆正在行驶中,由于仍有一段较长行驶距离,这将迫使外部车轮以较内部车轮更快的速度旋转。 行星齿轮在其轴上旋转,以允许外部车轮的旋转比内部车轮更快。